close

文化類綜藝近年挺火。

《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等節目都是明證。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這說明,我們看綜藝節目並不完全是為了娛樂。

娛樂久了,躁得慌。

我們需要有沉下來的時間。

人需要沉下來,電視節目也需要沉下來。

沉下來,就有可能做出些有意義的事情。

最近,央視上了一檔文化類綜藝:

國家寶藏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這是央視出大招了。

成語、詩詞、信件都已經作為主角被製作成了爆款節目,這回輪到了文物

其實,以文物為主題的節目一直都有。

而且收視率向來不低。

我小時候喜歡看《鑒寶》。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不是因為我鐘情文物,而是因為我非常喜歡看那些人看到自己的物件被鑒定為寶貝時欣喜的表情。

後來也經常看王剛的《天下收藏》,看這個則是衝著護寶錘去的。

王剛老師的護寶錘不能變大變小變漂亮,卻能給人帶來強烈的快感。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不多說,你們懂的。

大家一定發現了,這些文物類節目,其實看點並不是文物本身。

看一群人討論砸還是不砸,和看菜市場大媽討價還價,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差別。

不管是鑒寶還是“護寶”,寶貝始終是死的。

人和文物之間,很難產生“溝通”。

這也就體現不出文物的價值。

更何況,在這些節目裡,很難出現真正國寶級的文物。

那對於文物愛好者來說,不夠分量。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也形成不了視覺和心理上的震撼。

《國家寶藏》不一樣。

《國家寶藏》的主角,就是文物。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它也有別的噱頭,比如大明星,但這些大明星和節目裡的文物相比,有些不值一提。

你可能會懷疑,是不是明星的級數不夠我才會這樣說。

我簡單介紹幾位《國家寶藏》裡的“國寶守護人”。

梁家輝,四屆香港金像獎影帝,一屆金馬獎影帝。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段奕宏,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帝,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帝。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王凱,當紅一線小生,偶像派裡的實力派。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易烊千璽,我就不多說了,比流量上他就行了。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除了這幾位,還有劉濤、寧靜、李晨等一眾明星都加入了這個節目。

要名望有名望,要流量有流量。

但把他們綁到一塊兒算,甚至都比不上《國家寶藏》第一期展示的三件文物中的任何一件文物的價值。

第一期節目裡,展示了三件文物。

分別是:

千裡江山圖、(瓷母)各種釉彩大瓶、石鼓。

從小學國畫的我,聽到第一件的名字,就差點兒跪在地上。

大家一定都對《清明上河圖》耳熟能詳。

而《千裡江山圖》和《清明上河圖》並稱“故宮雙絕”。

並且,在藝術成就上比《清明上河圖》只高不低。

在青綠山水中,這幅畫堪稱絕響。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我學問不夠,不談畫藝,怕貽笑方家。

我自己對這幅畫印象極為深刻,是因為它的作者。

北宋大畫家王希孟,創作《千裡江山圖》的時候,只有十八歲。

所以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天才。

更有莎士比亞色彩的是,這位天才在創作完《千裡江山圖》後,就英年早逝了。

這就給這幅畫更賦予了一種神秘感。

畫外的故事,讓畫本身更具有魅力了。

《國家寶藏》採用的也是這樣的辦法,來呈現文物的魅力。

節目的設定是,讓國寶守護人引出國寶,然後演出“前世故事”,再請出現代和國寶有關的嘉賓,講述它的“今生”。

這就體現出了節目的主題:

讓文物活起來。

這麼做,也確實讓文物活了起來。

第一件文物《千裡江山圖》,先是李晨飾演宋徽宗演了一出故事,再是隆重請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畫顏料的繼承人仇慶年先生。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老實說李晨這段演繹並不出彩。

還是仇先生登台的短短不到十分鐘更能打動到我。

他身上的工匠精神,讓人感佩。

仇先生表示希望大家能告訴他哪裡還能找到原料,只要告訴他地方,他就會去找。

看到這裡,我非常感動。

一件文物的背後、一門藝術的背後、一個民族的背後,是多少人的心血啊。

第二件文物,也不得了。

瓷母,是乾隆年間景德鎮造出來的一件各種釉彩大瓶。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整個器物從上到下依次運用了色地琺琅彩、松石地粉彩、仿哥釉、金釉(耳飾)、青花、松石釉、、窯變釉、鬥彩、冬青釉暗刻、祭蘭描金、開光繪粉彩、仿官釉、綠釉、珊瑚紅釉、仿汝釉、紫金釉等15種施釉方法,16層紋飾,頸部對稱夔耳,腹繪12扇開光圖案,包括“三羊開泰”、“太平有象”等畫面。此瓶集高溫低溫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於一體,其燒造工藝繁複至極,至今無法複製。

這段我是從百度百科摘的。

我不懂瓷器,但我知道它燒造不易,價值極高。

這件國寶,引出了乾隆的故事。

對於文物界來說,乾隆皇帝是個繞不過去的人物。

因為他的存在,很多文物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但更因為他的存在,很多文物多了許多牛皮癬。

包括他的各色圖章,各種題跋。

在節目的舞台劇中,央視就對乾隆進行了官方吐槽。

注意,飾演乾隆的是第二位守護人王凱。

他們編了一段乾隆在夢中和王羲之、黃公望對話的短劇,非常有意思。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要知道這兩位大家的作品,可受乾隆荼毒不淺。

乾隆熱愛藝術,更性格執拗。

他的審美一直為後世所詬病。

僅從瓷器來看,康雍兩朝多素淨淡雅,到了乾隆,則奢靡華貴。

瓷母,就是他追求色彩斑斕、雍容華貴的極致。

節目為此做出了自己的解釋。

那就是乾隆想要開拓自己的風格,彰顯大國的氣度。

前人做不到的,他想要做到。

在故宮志願者講解員張甡的口中,乾隆造瓷母這件事兒,變得格外熱血。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節目請來了十位故宮的志願者講解員,來展現瓷母的今生。

這其中的聯繫其實一想便知。

正是這些人的存在,讓文物不再沉寂。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他們,是代文物說話的人。

這其中有位王老先生,我在故宮遊覽時曾遇到過,當時便對他的講解欽佩不已。

不但專業,而且生動有趣。

這期節目的高潮,發生在展示第三件文物的時候。

第三件文物看上去不比第一件和第二件那樣炫目,卻格外有意義。

它就是石鼓。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石鼓是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

節目組為這件國寶選擇的守護人也很有意思。

他就是香港影帝梁家輝。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一個香港人,來演繹石鼓的故事,是什麼用意呢?

不管是粵語還是國語,之所以都是漢語,是因為文字。

是文字給了我們這個民族共同的認同感。

而石鼓,正代表著中華文字的傳承。

這段裡最打動我的是故宮“世家子弟”梁金生的登場。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他們一家五代,都在故宮工作。

他的父親,正是當年故宮因抗戰南遷文物時石鼓的守護人。

當故宮博物院員工唱起創作於1931年的《故宮守護隊隊歌》,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了。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不只是感動於當年冒死運送國寶的先輩,更是從心中生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慶幸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慶幸那些國寶屬於我們的國家,屬於中華民族。

梁家輝在節目中有一段話說的太好:

“傳承這個詞聽起來很大,但其實就是靠一個個人、一對對父子、一個個家庭用身體力行去做出來的。”

我們,也是傳承的一部分。

正如節目中所說:“我們的民族不是沒有信仰,我們的信仰就是我們的文字和歷史。”

這個節目讓我們意識到了這一點,就功德無量。

我之所以說《國家寶藏》是央視綜藝的大招,不但是指它的製作水準、明星團隊、文物價值,更是因為它的格局和態度。

它不完美,在很多細節上都存在著問題,但這不妨礙我對它的喜愛。

因為這是檔想要做事的節目。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九家國內博物館,聯手央視,不只是要讓文物活起來,更是要讓歷史活起來。

當我們國家弱小的時候,我們不能只看到歷史。

但當我們強盛起來時,我們一定不能忘了歷史。

承古人之創造,開時代之生面。他們也許可以做到。

央視綜藝出大招了

我太喜歡張國立老師在節目開場時所說的那句話:

“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有多年輕呢?也就上下五千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開心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